昨日下午,科技人才雙百對接會進入實質性階段,港區、新區、太倉大學科技園、市生物醫藥產業園、市科技產業園開展主題產業對接活動。與會的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發布科技創新成果、介紹優勢特點,尋找合作伙伴;參會企業則談需求,講述遇到的科技瓶頸,希望專家幫助企業進行科技研發,攜手助推轉型升級。 高校主動尋求合作 “我是臨時參與進來的,因為我得知新區的汽車零配件、精密機械等產業與我們學院科研方向比較吻合,所以想介紹一下,希望與新區的一些企業合作,比如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在新區分會場,同濟大學機械與能源學院的簡小剛副教授毛遂自薦,主動要求與新區企業合作。 “現在高校與科研院所的合作意識越來越強,主動尋找科研成果的產業化方向,這與以前企業主動、高校被動的情況大為相反。”市科技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記者了解到,高校除了推介科技成果外,推介人才是另外一個主要目的。 “這樣可以實現雙贏,企業得到了發展,我們的人才也得到了鍛煉。”簡小剛解釋說。 科技項目含金量高 “今天簽約的科技項目含金量比較高,其中涉及兩個‘千人計劃’項目,一個國家863計劃項目。”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記者了解到,落戶科教新城的國家863計劃項目——太倉伊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致力于成為智能化電子產品解決方案的專業提供商,產品線橫跨多重電子應用領域,覆蓋多媒體娛樂、智能通信與信息處理技術、智能教育、電子文化傳播與交流等領域的智能技術和產品。 “東南大學與太倉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這是東南大學與縣級市簽訂的唯一一個全面合作協議。”東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周鈺明表示,“可以看出,東南大學與太倉的關系已經深化和升華。太倉搭建起一個能夠讓大學這個技術創新的主體與成果轉化的主體——企業共同唱戲的平臺,使政產學研得到了很好的溝通,也使我們大學的技術創新通過企業走上了成果轉化的高速路。” 校企交流擦出“火花” “這種企業與高校直接交流的形式很好,哪怕企業與高校進行小小的合作,也是對創新的推動。”太倉金鑫銅管的老總趙祥偉對校企直接交流的方式很肯定。 的確,一些創新合作在現場就達成了。蘇州迪森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任現坤在分會場國開區產學研合作洽談會上提出,作為生物能源企業,特別想利用木材加工過程中所產生的木屑、木皮,爭取在生物質煉油方面尋求突破,希望有關專家能夠給予技術支持。話音剛落,東南大學的代表立即表示,他們有這方面的經驗,希望會后進行詳細溝通和交流。常熟理工學院副教授楊蘭玉聞言也走上前來,希望在生物能源方面展開合作。 市科技局負責人表示,開展對接會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政府搭建一個合作平臺,進一步展示我市近年來科技創新的一些成果,同時集聚高校的人才、技術等資源,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下一步就是建立長效合作機制,讓高校和企業共同發展,實現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