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既對傳統發展進行革新升級,又對現代發展內涵進行全面提升,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理念。今起,本報策劃推出“踐行新理念 邁上新臺階”系列報道,探尋新常態下太倉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的脈搏,展示全社會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取得的新成就、新經驗,營造更加濃郁的發展氛圍,激勵全市上下共同譜寫好中國夢的太倉篇章。 前不久,市國際服務外包園運營的“樂創空間”被認定為國家級眾創空間,太倉大學科技園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這是對我市創新載體建設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認可。“創新載體是太倉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正像機場一樣,只有筑好了跑道,飛機才能順利起飛。”市科技局負責人表示,我市正在扎實推進創新載體提檔升級,努力建設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創新創業城市。 百畝園區申請千項專利 研發出精準有效的抗癌藥,需要在特定的腫瘤模型上對藥物進行敏感度、有效性、毒性等指標的測試,可以開展免疫治療實驗的動物模型十分匱乏。中美冠科生物技術(太倉)有限公司建成了全世界最豐富的腫瘤模型庫。 “同一類的腫瘤在不同的人類個體上致癌方式、結構形態和基因改變都有很大的差別,豐富的動物腫瘤模型庫可以幫助公司進行更精確的藥物測試。”中美冠科總經理施前介紹,憑借一批生命科學領域的頂級專家和留學海外多年的技術骨干,他們獲得了3項專利授權,申請受理30個專利,與全球最大的20家制藥企業中的19家建立起合作關系,今年以來營收同比增長30%。 中美冠科是市科技創業園內一家高新技術企業。自成立以來,占地約100畝的市科技創業園整合國內外各類高校和科研院所優質資源,提供商務、資金、信息、咨詢、市場、培訓、技術開發與交流、國際合作等多方面服務,大力培育創新項目。目前,該園已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大學生科技創業見習基地,累計注冊企業300多家,累計申請專利1000多項,擁有專利等知識產權815項。 繼引進吉泰生物、浚惠生物、尼沃諾斯、華益美、海路等16個項目后,最近,太倉生物港又完成二期項目用地出讓工作,即將啟動二期項目開發建設。 “作為港區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生物港已有多個項目獲評太倉522、姑蘇人才、省雙創領軍人才項目。”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中心主任芮萌介紹,生物港將新建5萬平方米以上建筑,進一步完善公司組織架構和內部分工,加快報批、人才、金融、技術服務、銷售等平臺的招商,全力拓展精準醫療、健康防護、醫藥制劑等項目。 除了生物港,我市還加快生物醫藥創業孵化器建設,著力打造在全省具有特色和規模的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園。“創新載體是聚集創新資源、開展創新活動的平臺,我市把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高校科研院所創新主力軍作用、各類園區創新主戰場作用,作為創新載體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增強創新動力引擎。”市科技局負責人表示,今年將積極申報國家級高新區,加快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太倉園區、大學科技園等載體建設。 “一攬子”服務激活創新力 最近,一批彌散強化銅棒材和線材以及光電倍增用鈹青銅帶等高新產品,從蘇州金江銅業有限公司發往瑞士灝訊、美國安費諾等世界著名企業。公司總經理韓坦高興地說,這多虧了“蘇科貸”、“科貸通”及時提供資金支持。 針對創新主體資金融通壓力陡增,嚴重影響企業正常運轉現象,我市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完善科技金融等配套服務。市科技局聯手銀行幫助4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蘇科貸”、“科貸通”、“科才通”貸款約1.54億元。 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需要有“跑道”,更需要提供“一攬子”服務。在提供金融服務的同時,我市進一步營造有利于創新的良好氛圍,加快建設一批新型孵化器、加速器等創業孵化支持機構,打造一批重點領域的產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培育一批行業協會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培育規范科技服務市場,發展壯大科技服務業新興業態;積極引進科技評估師、咨詢師、經紀人等高素質專業人才,加快推進研究開發、技術轉移、知識產權、檢驗檢測認證、創業孵化等科技創新全鏈條的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構建多類型、多層次、多元結構的科技服務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