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蒸蒸日上” 截至2016年末,我市高技能人才總量3.9萬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例為32.5%,每萬名勞動力中高技能人才數達858人,位于全國前列。涌現出姑蘇高技能突出人才3人,重點人才122人;蘇州時代工匠2人;江蘇省首席技師6人。
技能大師工作室推進創新創業 我市對于優秀高技能人才領銜建立的技能大師工作室,給予一次性2萬元的補助;新認定的蘇州市級技能大師(名師)工作室給予5萬元獎勵,并根據培養績效給予后續支持。2016年,我市首批技能大師工作室設立,這對進一步發揮高技能人才在技術攻關、技術創新、技術交流、傳授技藝和實現絕技絕活代際傳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我市建設了兩批技能大師工作室。第一批技能大師工作室包括:史仁杰麥秸工藝技能大師工作室、湯政雕塑藝術技能大師工作室、胡永貴紅木雕刻技能大師工作室、張志強漆畫技能大師工作室、鐘鳴物流師技能大師工作室、鄭勇鉗工技能大師工作室;第二批太倉市技能大師工作室包括:施建平維修電工技能大師工作室、姚邦松制冷設備檢測技能大師工作室、賈紅圣藥物制劑技能大師工作室、胡寶良焊接工藝推新技能大師工作室、孫武琉璃藝術技能大師工作室。另外,我市還有蘇州市技能大師工作室3家。 史仁杰麥秸工藝技能大師工作室,作為我市首批技能大師工作室之一,今年獲批建立蘇州市技能大師工作室。史仁杰于1958年首創麥秸畫,后經近60年的業余創作,研究總結出麥秸畫獨特的加工方法和制作技藝,并創作了數以百計的 系列作品,參加過國內外各種展覽評比,獲得過全國及國際各類獎項,不少作品被中外藝術館和愛好者收藏,并被譽為“中國麥秸畫創作第一人”。為了不使麥秸畫自生自滅,后繼乏人。史仁杰于2007年應太倉城廂四小的邀請,將工作室入駐校園,其后又應健雄學院、太倉中專聘請,開設麥秸畫教學課程。現在麥秸畫已扎根校院,開花結果,后繼有人。同時,也將麥秸畫開發成農村衍生品——旅游紀念品,成為一種新興的文化產業。 公共實訓基地打造“太倉工匠”搖籃 當前,我市對新認定的蘇州市級公共實訓基地給予20萬元獎勵,省級以上實訓基地給予50%配套獎勵。目前,我市共有太倉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5家、蘇州市高技能人才專項實訓基地1家。 近年來,我市投資建設了5家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分別是:計算機高新技術實訓基地、維修電工實訓基地、物流公共實訓基地、創業公共實訓基地和家政服務公共實訓基地。這些集教學、科研、生產、培訓為一體的資源共享實訓平臺,提供廣覆蓋、多領域、可持續的技能培訓,為助推太倉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 今年,我市健雄學院中德培訓中心獲批建立蘇州(太倉)精密機械技術公共實訓基地。基地主要服務于精密制造產業群,涵蓋機電技術、電氣自動化、數控加工、模具設計與制造等領域,與區域經濟精密制造支柱產業高度吻合,滿足區域產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尤其“雙元制”模式更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太倉及周邊地區德資企業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成為吸引德資企業集聚的“強大磁場”。 綜合施策造就技能人才沃土 2011年,我市在蘇州大市內率先開展高技能人才的評選,對象主要為企業生產一線的技能人才,對獲評太倉高技能突出人才、重點人才的,分別給予7.5萬元、2.5萬元的薪酬補貼。截至目前,共選拔出市高技能突出人才18人、重點人才265人,受到了企業和技能人才的廣泛好評,崇尚技藝的社會風尚蔚然一新。 技能大賽,為優秀技能人才脫穎而出搭建圓夢舞臺。我市對全國一類技能競賽中取得前10名,全國二類、省級技能競賽中取得前6名,蘇州市級一類技能競賽中取得前3名的選手及其所在企業,分別給予3萬元的一次性獎勵,獲獎選手可直接認定為太倉高技能突出人才;對全國二類、省級技能競賽中取得7~10名,蘇州市級一類技能競賽中取得4~6名的選手及其所在企業,分別給予1萬元的一次性獎勵,獲獎選手可直接認定為太倉高技能重點人才。 同時我市對符合《姑蘇高技能人才計劃實施細則》獎勵和補貼范疇的個人及單位,按規定給予配套支持。 |